产品分类
PRODUCT CLASSIFICATION产品中心/ products
印刷油墨脱色耐磨试验机的技术参数是衡量其性能和适用性的关键指标。
操作方式:现代油墨脱色试验机通常采用微电脑控制,配备有LED或LCD显示屏,提供直观的操作界面和动态显示测试状态。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测试的精确性,也使得设备操作更为简便。
荷重选择:设备提供不同的荷重选择,如2 lb(约908克)和4 lb(约1810克),以适应不同强度的摩擦测试需求。荷重的精确控制对于模拟不同条件下的摩擦效果至关重要。
摩擦速度:摩擦速度通常可调节,标准设置为43次/分钟,但有些设备提供多种速度选项,以适应不同的测试标准和材料特性。
摩擦行程:摩擦行程是摩擦头移动的距离,一般为57.15 mm,这个参数决定了摩擦测试覆盖的面积和深度。
摩擦头尺寸:摩擦头的尺寸,如50.8 × 50.8 mm,决定了与试样接触的面积,影响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代表性。
计数器功能:计数器通常为LCD显示,能够设定摩擦次数,从0到9999次,测试完成后自动停机,确保测试的重复性和可追溯性。
电源要求:设备通常需要稳定的电源供应,如1∮, AC 220V,3A或AC 220V 50HZ 500W,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体积和重量:设备的体积和重量,如(W×D×H) 27 × 28 × 35 cm和16 kg,影响其便携性和安装空间的要求。
测试试样尺寸:设备能够适应的测试试样尺寸,如50 × 230 mm,决定了可以测试的印刷品范围。
摩擦次数设定: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摩擦次数,实现从单次到多次的重复测试,以评估墨层的长期耐磨性。
数据记录与导出:一些高级设备具备数据记录功能,能够保存测试结果,并支持数据导出,方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报告生成。
环境适应性:设备设计时考虑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如温度和湿度的稳定性,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提供准确的测试结果。
安全特性:包括紧急停止按钮、过载保护和安全防护罩等,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耐用性和维护:设备的耐用性,如使用高质量的材料和组件,以及易于维护的设计,减少了长期运营成本。
兼容性:设备设计时考虑了与现有生产线和测试流程的兼容性,简化了集成过程。
升级能力:考虑到技术的发展,设备应具备一定的升级能力,以适应未来可能出现的新测试标准和方法。
用户定制:根据特定需求,设备可能提供定制选项,如特殊的摩擦材料、尺寸或附加功能。
售后服务:包括技术支持、设备维护和软件更新等,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印刷品油墨:适用于各种印刷品,如报纸、杂志、书籍、宣传册等的印刷墨层耐磨性测试。
包装材料油墨:包括纸箱、纸盒、纸袋、纸杯等包装材料上的油墨耐磨性测试。
特种纸张油墨:艺术纸、铜版纸、哑粉纸、牛皮纸等特种纸张上的油墨耐磨性测试。
PS版感光层油墨:适用于PS版感光层耐磨性及相关产品表面涂层耐磨性的测试试验。
表面涂层油墨:相关产品表面涂层耐磨性的测试,有效分析印刷品的抗擦性差、墨层脱落、PS版的耐印力低及其它产品的涂层硬度差等问题。
摩擦方式:油墨脱色试验机采用往复式摩擦方式,通过摩擦头(橡皮轮或纱布轮等)对样品表面进行直线往复摩擦,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摩擦磨损情况。
摩擦接触形式:摩擦接触形式为面接触,摩擦头与样品表面接触的面积较大,能更真实地模拟实际摩擦条件。
摩擦荷重:试验机可以调整摩擦荷重,通常有2lb和4lb两种荷重选择,以模拟不同力度下的摩擦条件。
摩擦行程和速度:摩擦行程一般设定为60mm,摩擦速度可调节,标准为43次/分钟,但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为21、85、106次/分钟等不同速度,以模拟不同摩擦频率的实际使用情况。
摩擦面积:摩擦面积通常为50×100mm或50.8×50.8mm,确保摩擦作用在一定的区域内,模拟实际接触面积。
微电脑控制:试验机配备微电脑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LCD显示屏设置试验参数,如荷重、摩擦行程、摩擦速度等,确保试验条件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次数设定:试验机可以设置摩擦次数,从0到9999次自动停机,以模拟长时间使用下的摩擦条件。
模拟实际使用场景:通过设定不同的摩擦速度、压力、次数等参数,精确模拟产品在运输、储存、展示及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摩擦、刮擦等物理作用。
量化测试结果:配备精确的测量系统,量化记录摩擦前后的颜色变化、光泽度损失等关键指标,为印刷企业和油墨供应商提供客观的评价标准。
优化生产工艺:分析不同印刷工艺、油墨配方、纸张类型等因素对油墨附着力的影响,进而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质量控制与检验:定期或不定期的摩擦测试,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油墨脱色问题,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研发与创新支持:评估新油墨配方、新型印刷工艺或特殊承印材料的性能表现,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遵循测试标准:按照国际标准如ISO 105-B02或ASTM D65等,控制光源条件,确保测试过程中光源的色温、照度和稳定性对测试结果的影响降到低。
环境条件控制:测试环境的温度和湿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通常温度保持在23±2℃,湿度控制在50±5%RH,以消除环境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试样制备:试样的制备应遵循相关标准,包括裁取尺寸、油墨涂布量、干燥方式等,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